【回顾】鹤壁主城区的三次迁移 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您看过吗?
| 招商动态 |2017-04-12
1957年3月鹤壁建市,至今已60年,作为全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的载体——主城区由北向南先后3次迁移。查阅鹤壁市志书,可以看出每次迁移都有具体的时代背景,呈现出不同特点,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。
首次迁移:从鹤壁集到中山
建市之初,虽然鹤壁集面积小、街道狭窄,民房、店铺、作坊相互交错,却是全市基础条件最好的城区,故被确定为市委、市人委(后来的市政府)的暂驻地,市委、市人委机关设在鹤壁集天主教堂内。
随着市直机构不断设立、干部队伍逐步扩大,小小的鹤壁集无法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,建设新市区迫在眉睫。市委、市人委经过考察论证,认为市中心大胡(因紧靠大胡村而得名,规范称谓鹤壁,即现今山城区政府所在地)虽是一个丘陵盆地,但地势相对较为平缓开阔,且不占农田,适于城区建设。
建造一个新城区并非一日之功,需要一定时间。在此情况下,为保证工作正常开展,1957年12月,市委、市人委只好临时由鹤壁集迁至地理条件相对好的中山城区。
此次迁移,推动了中山城区基础设施建设。到1958年底,羑河大桥、中山影剧院、中山百货仓库等相继建成,中山至鹤壁集公共汽车开通运营。伴随基础设施建设,鹤壁市的工业体系开始创建。鹤壁集、中山除煤炭外,机械、陶瓷、耐火材料、造纸、水泥及肉类、糕点、面粉加工等行业纷纷兴起。
再次迁移:从中山到大胡
1959年1月,市委、市人委由中山迁至大胡,并在此一驻就是40年。
当年,大胡中心城区框架形成,红旗电影院、百货门市部、人民体育场、鹤壁市交际处(鹤壁宾馆)、工人文化宫相继建成使用,人民公园动工兴建,极具特色的跃进塔(1970年拆)成为当时鹤壁市的地标性建筑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大胡城区逐步扩大,相继兴建了一批重要建筑,如市红旗百货大楼(1964年)、市烟酒公司大胡仓库(1964年)、东方红广场(1968年)、汤河街百货商场(1970年)、春雷饭店(1976年)、鹤壁中继转播台(1977年)等。巍然矗立在东方红广场的毛主席像(1968年)则成为鹤壁市新的地标性建筑。
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,城市设施得到提升和完善。主干道相继翻新,铺上了柏油。街道得到亮化、美化。鹤壁军分区、市广电局、市邮电局等机关办公大楼、红旗商场、红旗街地下商场等建成使用。
山城区主席像
按照城市建设规划,大胡城区按不同的功能区布局。如红旗街东段片区是以市百货大楼、红旗商场、鹤壁宾馆、长虹大楼为中心的商业区,中段是市委、市人大、市政府、市政协及鹤壁矿务局等机关办公的行政区,西段片区则是由鹤壁剧院、建设影院、图书馆、群艺馆、电影公司及东方红商场等组成的文化商业区。北部的汤河街为工业区,沿街分布着阀门厂、标准件厂、矿山机械厂、重型机械厂、无线电四厂等数十个企业,鹤壁市大部分重点企业驻在该区。为便于职工工作和生活,生活区多建在机关、工厂周围。
至2000年,大胡主城区的工业经济形成了以煤炭为主,电力、电子、化学、医药、冶金、建材、机械、纺织、服装、食品等多业并举的格局,为全市行业最为齐全的城区。
然而,因地域有限,此时的大胡已趋于饱和,已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。同时,地处丘陵盆地,投资环境差,吸引外资能力不强。1986年浚县、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,为鹤壁主城区再次南迁提供了空间。1992年7月,市委、市政府站在拉动全市发展、促进城市品位提升的战略高度,决定在全市中心、淇河之滨的大赉店兴建鹤壁市淇滨经济开发区,当年12月获省政府批准,成为全省首批省级开发区,当时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。
第三次迁移:从大胡到开发区
开发区获批后,市委、市政府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经济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。
新世纪广场
1998年5月28日市委、市政府,1999年3月17日市人大、市政协先后入驻开发区,进一步加快了开发区的建设步伐。2008年9月,市委、市政府从更有利于全市发展的大局出发,对淇滨区、开发区的行政职能和区划进行调整,理顺了关系。从此,开发区轻装上阵,专司经济技术发展,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更加充分。淇滨区负责城区建设,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协调、高效。2010年11月11日,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,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同期,市委、市政府积极打造主城区升级版,升级版主城区东至淇滨区钜桥镇乡道016线,南至淇县县城南边界和大海线,西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,北至淇滨区南海路,规划面积约130平方公里,涉及淇县高村镇、西岗镇、朝歌街道办事处、桥盟街道办事处、卫都街道办事处以及淇滨区钜桥镇、浚县卫贤镇等7个乡镇(街道),97个行政村、20万人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,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。
淇奥翠境
淇河国家湿地公园
经过20多年建设,新区的经济与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。为此,鹤壁先后荣获:
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
“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”
“国家森林城市”
“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市”
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
2011年,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,鹤壁市居民幸福感指数排名第七。开发区辖金山、城北、东杨三个工业园区,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,入驻工业企业330多家,引进省外资金39.6亿元,光电子、镁精深加工、汽车电子三个产业效应明显,2015年工业产值56.5亿元,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.7亿元。